呼吸与冥想
# 500.呼吸与冥想
冥想可以控制不断涌现出来的念头与情绪,随时进入心流状态。
# 心流
提出“心流”概念的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前系主任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(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)。
心流就是“完全投入某个活动中,只为了这个活动而动的状态……完全失去自我意识,时间飞逝,所有的行为、动作、意念像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,就如同爵士乐演奏的即兴表演。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“心流”或“注重当下”。
进入心流状态,自己和自己所做事情之间的界限消失,正如玩游戏的人与游戏本身完全融为一体,自我消失,意识也消失,直觉和本能主导一切,不假思索地、自动地做正确的反应。
大家都有过进入心流状态的体验吧。有时埋头于运动、写作、绘画、音乐、演戏等创造性的活动,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,舞者和舞蹈融为一体,画家和画融为一体,跑者和赛跑融为一体。
# 现在是缺乏专注力的时代
心流就是什么也不用考虑便自然进行的状态。当心沉静下来、思绪不再纷飞,就可以沉浸在活动之中,排除多余的杂念,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达成某种目的不可或缺的素质。考虑过多就会失去专注力,无法全神贯注地完成手头的工作。
例如,边考虑着其他事情边读书的人,只是眼睛盯着书里的字,心却在别处,和书没关系的想法接二连三地冒出来,书的内容根本没进入脑子里,即便读到页末,大部分内容也无法记住。现在,我们花在社交媒体、游戏、网络搜索等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,保持专注力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。
如果沉迷于上网或游戏,就会远离现实世界,抑制社交互动和心理活动的增加。而大脑过度活跃,生产效率、注意力都会下降;再加上社会生活的压力增加,容易出现抑郁的状况。这些都是引发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,会降低整体的生活质量。
# 通过冥想有意识地进入心流状态
让心沉静下来的方法,除了通过提高 BOLT 值和冥想来锻炼直觉,从而主动控制自己的内心活动之外,别无他法。人类数千年前就开始用冥想的方式,让骚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。
# 他们在使用冥想...
职业足球运动员莱恩·吉格斯(Ryan Giggs)在 1990—1991 赛季开始为曼切斯特联队效力。吉格斯是英国足球历史上战绩赫赫的运动员,获得了许多比赛的冠军,到了 40 岁还在联队踢球,而同一个时代的大多数运动员早已退休了。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?据吉格斯本人的说法,能够长时间参加比赛的原因是“正确认识自己”。吉格斯说:“关注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哪怕一天只用一个小时进行冥想。”
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·伍兹(Tiger Woods)也是以通过冥想来改善自己的比赛状态而闻名。老虎的父亲厄尔·伍兹(Earl Woods)在培养儿子的专注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,厄尔·伍兹说,他会不停地尝试分散儿子的注意力,故意掉落高尔夫球袋或者冲其大喊脏话。厄尔·伍兹坚信,老虎·伍兹可能是“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凭直觉打球的黑人高尔夫球手”,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测试了专注度。他的预言成真了:老虎·伍兹如今已经是世界顶级高尔夫球手。不管是什么运动,想要靠直觉进行都需要进入心流状态,自然做出正确的动作,运动员和比赛融为一体。电影《巴格·万斯传奇》(The Legend of Bagger)中,高尔夫名教练说,完美的挥杆动作是“和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所有的一切融为一体”。
# 冥想可以改变成年人的大脑
早些年代,人们对冥想没有什么好印象,觉得是闲着没事的人才做的事情。近来,这种印象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,因为冥想的好处得到了科学的验证,它能让内心平静下来,即便是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,也可以消除焦虑不安,提高专注度。
根据《美国精神病学》杂志(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)发表的报告,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:经过冥想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员睡眠质量提高,压力感减轻,在激烈的实战演练后,心率和呼吸恢复正常的时间也相对缩短了。
大量的研究表明,专注当下时刻,能使大脑许多功能区域变得更活跃、更有效率。
哥伦比亚大学和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,从 20 项相关研究报告中收集的数据来证明,进行静修冥想的人,其脑部的灰质密度增加了,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了。核磁共振扫描也显示,至少有 8 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提高了效率,包括眼窝前额和海马体等,这些都是保持专注力、培养积极情绪和保持稳定情绪的部位。
# 专注力训练可以让思绪停止下来
作者把思考分成两个类型:一种是对达成目标“有益的想法”;另一种是对达成目标无益的“有碍的想法”。在选择正确的行动、达成某种目标的过程中,有益的想法是不可缺少的。相反,让人分心的、无益的想法只会分散专注力,妨碍进入心流状态。
有益的想法可以帮助运动员为即将到来的赛事活动做计划,如制定一个训练计划、安排后勤等。比赛前,运动员可能会在头脑里预演赛场上的一切场景,包括最后一个竞技镜头或是最后胜利的一刹那。像这样的心里观想可以视为有益的准备,是一种积极的想法。
让人分心的想法通常是消极的和不理性的,往往是无意识的,以至于自己都觉察不到。这种思考方式会让人紧张,消耗精力,分散注意力。爱尔兰作家奥斯卡·王尔德(Oscar Wildel)曾说过:“思考是世界上最不健康的事情,人们死于这种疾病,就像他们死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。”
思考是一种习惯,其内容取决于社会、教育、朋友以及家庭等方面所受的影响。把思维训练成一个敏锐的分析工具,在学术界和其他生活领域显然是非常有用的,然而,就像学习如何思考是很重要的一样,学会如何停止思考也非常重要。犹如火能驱寒保暖,但若失去控制,火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力量,因此,思考也是一把双刃剑。
有人会说:我当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思考!
真的是这样吗?你真的能轻易地停止吗?不妨请你做一个简单的实验:停止思考活动,观察下一个念头出现的间隔时间。估计也就是 5~10 秒吧。
意识到自己脑海里有着万千思绪,才能从繁忙的头脑风暴里逃脱出来,进而控制思绪。
只要下定决心每天定期观察思考,你就拥有了控制思维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。条理清晰的思维在决定生活质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:一个平和的心态可以让你拥有好的睡眠、情绪波动少、生活健康,当你的头脑里充满了纷繁杂乱的念头和思虑,就不能充分发挥全部潜能。
尤其是当负面的念头涌动时,内观自己的思考内容就格外重要。不能让自己被自我怀疑和担忧所压倒,大脑分不清想象中的事情与现实能做的事情。比赛前紧张、无法确定教练说的是否正确、担心被团队踢出局、担心自己无法完成长跑……如果处在这种忧心忡忡的状态,身体就会如担心的事情已经变成现实那般作出反应。
一旦你感觉到有负面的念头出现,请观察一下这个念头给身体带来的影响:脑和胃紧张吗?呼吸加快了吗?消极的、反复出现的念头让你感到恶心不适吗?你的念头决定了你的感受,你的感受反过来又影响你的念头。负面念头占领大脑,大脑被消极的情绪所支配,最后行为和健康也受到损害。
每当负面的想法充斥大脑,问一下自己:“这个想法和分析真的有用吗?”“真的有助于解决问题吗?”“或许这仅仅是一种无休止的焦虑习惯?”如果不断地这样寻根问底,就可以内观到思考的本质及其影响生活的方式,当你意识到这些消极的想法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时,就能从头脑的掌控中解脱出来。
内观时请不要着急。最初,念头不会很快消失,即便你注意到身体内部产生了紧张感,如心跳在加快、胃在痉挛,大脑的思绪停不下来。但是,经过持续的练习,你将学会沉心静气,拿回控制权。所以,开始内观自己的思考活动吧,内观的次数越多越好,越难越要坚持。
接下来举两个例子,方便大家理解。
迈克尔正在开车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培训课,他很清楚自己可能会迟到。当他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现实中,他开始想象教练和队友的反应。因为担心迟到,他无法阻止这些想法在头脑里翻腾,交通状况也让他沮丧,他陷入这种负面想法而无法自拔,于是,身体开始紧张,头痛又发作,为了更快到达,他可能会加速驾驶。
艾伦也在开车去参加一个培训课,很可能也会迟到。他知道自己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准时到达那里,因此,他十分清楚不可能有更快的法子了,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。艾伦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观察着空气进入和离开身体时的流动,只是时不时地会想到迟到。当他意识到这些想法时,他问自己这些想法是否有帮助,在意识到焦虑只会使他紧张和分心后,他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,保持镇静与放松。
现在来设想一下迈克尔和艾伦都被另一辆车堵住了路,迫使他们踩下刹车的情景。你认为他们两人对这种情景的反应会一样吗?迈克尔很可能被愤怒吞没,狂按喇叭;而艾伦可能选择不去理会,不卷入这种混乱局面给自己再添乱。
两个司机面对同样的问题,一个条件反射式地抓狂,另一个不去理会。毫无疑问,面对同样的问题,紧张或焦虑的人反应会更强烈,所以,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使人更客观地考虑情况,作出适当的反应,而不是被当下所消耗。艾伦有主动选择权,迈克尔只是本能反应而已。
刚开始进行冥想练习时,很可能数秒后就杂念纷飞了,这是十分正常的,作为自然现象接受就可以了。因为多年积累下来的思考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,需要时间纠正。教育、宗教、社会、人际关系、工作等人生经历,层层叠加构筑了你的思考方式,养成了坏习惯:知道怎样思考,但不知道如何停止思考。每当此时,切记不要沮丧,很多人因为一开始无法控制念头便过早地放弃冥想练习,你也可能因为没法尽快地除却杂念而失去动力。请试着把练习仅仅看作练习,不要刻意追求一个确切的结果。
# 通过轻呼吸进入心流状态
冥想的时候选择一个不被打扰的场所,上身坐直,闭上眼睛,开始关注呼吸。积累了丰富经验后,你可以在任何场合、任何状况中,做到专注呼吸,对身体进行内观。首先,一只手放在胸部,一只手放在腹部——就放到肚脐上部。感受一下空气从鼻子吸进来,再通过鼻孔流到喉咙,观察吸入空气的位置,是吸到胸部还是吸到腹部?每次呼吸时,是能感受到胸部的起伏,还是能感受到腹部的轻微起伏?这时,不需要改变你的呼吸,只观察就可以。最初,注意力很容易离开呼吸去想别的事情,不要责怪自己,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即可。
然后,边观察呼吸边让身体放松,在心里,悄悄地对着胸部和腹部肌肉说:“放松吧。”感受到身体柔软下来后,轻轻地放慢呼吸。这个时候要注意是否出现呼吸肌紧张而限制呼吸的状况,要放任身体回归自然状态。
练习的目标是把呼吸降低到轻度或中度的缺氧状态: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对空气的渴求,但不至于急迫的程度,如果出现腹部肌肉痉挛或呼吸节奏紊乱的情况,就是屏息过度,停止训练 15 秒,等呼吸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练习。这个呼吸训练需要持续 10 分钟。
所有类型的呼吸训练都有助于将注意力从头脑中转移到“此刻、当下”。制造轻度缺氧状态的练习,有助于减缓大脑的活跃度。因为是做专注呼吸的练习,所以感受屏息痛苦是最好的方式。
轻呼吸的另一个好处是促进身体放松,这之后口腔唾液的分泌会增加。
冥想初学者,每天哪怕做短短 10 分钟的轻呼吸练习,也能给人生带来很大的变化,连续两周保持每天尽可能多次轻呼吸,体验专注力的力量,效果将更好。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重要的不是延长冥想的时间,而是增加日常生活中轻呼吸的次数。
# 通过内观使身体进入心流状态
要专注于自己,需要把注意力从头脑中的各种念头转移出来,并与身体相融合。
西方社会很少把注意力指向身体内部,除非是有哪里不舒服的时候。很少有人感觉到是在用肉体活着,也很少感觉到身体里面的能量。肉体是联结人和能量的桥梁,如果到现在都还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体内部,那就慢慢开始吧。如果已经学习了轻呼吸的方法,下面这件事对你并不会很难。
首先,闭上眼睛,把注意力放在一只手上,用心去感受它。你或许能感受到弥漫在手周围的空气温度,或许可以感受体内的细微变化。让这些感受保持一会儿,静静地观察它们,当你能感受到手内部的细微变化时,把这种感受扩展到手臂。现在,同时感受手和手臂两部分,这时不要分析、不要思考,只感受即可。
接下来,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胸部,内观 1 分钟左右。这时,你或许能感受到紧贴皮肤的衣服面料,或者你能感受到胸部散发出的热量;1 分钟后移向胃部,感受那里的紧张度。如果胃部紧张,想象它慢慢放松;再感受腹部周围的区域随着紧张的消失而慢慢变软。你的思维越活跃,胃就会越容易紧张。用你的想象力放松这个区域,让紧张感消失。
现在来感受双手、双臂、胸部、腹部的能量场。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地方,只要专注于身体,而不是脑子里,烦乱的思维活动就能逐渐消退,保持专注力在身体内部。稍加练习,你就能保持专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感受。而能够把专注力分散到体内任何地方,在训练和比赛中是特别有用的技巧,如果学会了这个技巧,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进入心流状态。
# 专注于“此刻、当下”来进入心流状态
跟随呼吸,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,可以和眼前的一切瞬间成为一体。当下是生命真正展开的唯一时刻,你不可能活回去,也不可能穿越至未来。未来来了才会变成当下,全情投入当下,不要浪费生命。过去发生的事情、担心的事情、“如果……就会……”等,被这些思维控制了的话,便不能活好当下的人生。
专注于“此刻、当下”的简单方法就是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。具体来讲就是用五官感受周围:用眼睛看、用耳朵听、用舌头尝、用鼻子嗅、用身体去感触,而不是依靠概念。感受的时候,忘掉分析和批判,不用分类贴标签,也不用比较,真实地感受周围的环境。把注意力从你的思绪中移开,环顾四周,就当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东西。看的时候,同时倾听周身前后左右的各种声音;看和听的时候,感受自己的体重(不管是站着、坐着还是躺着);感受脸上空气的温暖或寒冷,感受背部的衣服,感受一切。到了这个地步,你的感受就完全从思考中解放出来了,脑中的杂音全消失了,你回到了第一次看到世界的婴儿状态。就这么简单!
# 通过呼吸恢复训练给大脑送去充足的氧气
运动员在赛前容易紧张是很正常的。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提高专注力,但是过分紧张则会引起呼吸过多,脑部供氧量减少。除了考试或比赛之外,平常生活中保持专注力和认知力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跟随自己的呼吸,将注意力集中到身体内部,运用下面介绍的呼吸恢复训练(见图 19),对减轻比赛前的紧张很有效。感到压力时,首先要短暂屏息,这个技巧对运动后的恢复和提高 BOLT 值也有效果,BOLT 值高,就不容易受到紧张情绪的影响。
按照下面指示反复做短暂屏息的练习。
- 用鼻子小吸,用鼻子小呼。
- 用手捏住鼻子屏息 2~5 秒。
- 每次屏息后,做 10 秒钟正常呼吸(不要刻意控制,自然呼吸就可以)。
- 做 10 秒正常呼吸后再做屏息。
- 这个练习至少坚持 15 分钟。
前文讲过,静处时 BOLT 值不到 20 秒的人通常处在长期换气过度状态。很多运动员为了消除紧张会做大呼吸,而且大部分运动员认为大呼吸是有益的,但是想提高运动状态,增加呼吸量完全没用;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,必须给脑部送去足够的氧气。
——完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