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越来越孤岛化了
# 100.互联网越来越孤岛化了
近几十年来,互联网在不断发展,但越来越不“互联”了。
# 几个现象
不互联的现象有:
- 屏蔽外链
- 强制登录
- 反爬虫
- 黑话盛行
下面详细介绍下。
# 屏蔽外链
目前,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排斥外链(外部链接)。
平台会对内容(例如帖子、文章)中的外链做出不少限制,例如:
- 屏蔽私信功能中的引流信息
- 将链接转为纯文本,提高用户跳出成本
- 即使有保留外链的,在平台内打开也通常只会显示一个所谓的“安全警告”,停止访问
- 区别对待,不积极推广/曝光内容,甚至会删除内容、封禁用户
- 如果用户名或简介里包含外部信息,也会被判定为违规(我的知乎用户名和公众号同名,前不久被判违规了 🙃)
- 即使平台后来出了规范引流的“合法”措施,但得交钱
- ......
总之:尽可能地把用户留在自己的“数字花园”里,防止他们离开。
其实,最早的互联网并不是这样的。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一个个巨头开始出现,它们在构筑起超级 APP 后,也筑起了一座座高墙,形成一座座山头,一个个派系,将彼此间的大门越关越严实,将“互联网”变成“互屏网”,不互通成为新共识。
筑墙史,就是半部互联网史:
- 2010 年,3Q 大战爆发,逼迫用户“二选一”。四年纷争后,腾讯与 360 两败俱伤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对此分析说,经此一役,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互相屏蔽现象,不但没有得到缓解,甚至愈演愈烈,成为一种难以更改的常态。
- 2013 年,淘宝对蘑菇街、美丽说等导购网站进行封杀,理由是保护卖家利益、保护消费者隐私和安全。
- 2014 年 4 月,阿里入股的新浪微博禁止用户在微博上推广微信公众号,违规者将面临被禁言或封号的可能。
- 2016 年,用户在美团点餐时出现过多次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的现象,即便解除屏蔽,支付宝在美团付款页面也是处于折叠状态。同样,淘宝天猫屏蔽了微信支付,还陷入“二选一”的争议旋涡。京东也屏蔽了支付宝支付
- 2018 年 1 月,“头腾大战”开始。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以保证广大用户阅读和观看体验为由,禁止在文章中插入微信、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账户二维码。
- 2019 年 1 月,抖音发布声明称,公司接到大量用户反馈,新用户无法正常以微信授权的方式登录、使用抖音;后来还发布了《字节跳动遭遇腾讯屏蔽和封禁大事记(2018-2021)》的推文,甚至被印刷成了纸质书。
- 2021 年,美团因强迫商家“二选一”,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自己这一家电商平台,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,被饿了么起诉,被判为不正当竞争,赔偿上百万元。
- ......
国外平台也是如此:
- 2012 年,iOS 6 发布,苹果引入自家地图,去掉谷歌地图
- 2015 年,一款叫 Meerkat 的视频直播应用大火,可以说是移动直播元祖;通过与 Twitter 同步,用户可一键将自己的视频直播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上。没过多久,Meerkat 被 Twitter 封杀,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- 2017 年,脸书(Facebook)出台了一项政策:只要帖子里面有(外部)链接,就会减少这个帖子的曝光。
- ......
当我们跳出事件本身,不难发现,屏蔽不是某些公司的专利,而是互联网巨头的防卫利器,都或多或少、或早或晚参与了其中,没有谁比谁更公正,也没有谁比谁更道德。
# 强制登录
各大平台除了屏蔽外链,还开始要求强制登录。例如用浏览器访问,如果不登录,平台会:
- 不给看完整内容,例如知乎,贴吧,微博......
- 大部分功能不能用,例如 CSDN 得登录才能复制代码,WPS 得登录才能编辑文档,B 站得登录才能看高清......
- 浏览内容时,频繁弹窗要求登录。网易云 Web 端不能完整显示歌单,喜马拉雅 Web 播放受限,咸鱼下架 Web 端变成纯 App......
- 有时候登录了还不行,还必须得用 APP,例如大众点评
- ......
网友们也不惯着:你有张良计,我有过墙梯啊!例如通过技术手段跳过,甚至自行开发第三方 APP......
# 反爬虫
曾经,搜索引擎是流量入口。
但如果把内容开放给搜索引擎,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「让利」:虽然增加了曝光,但损失了更为重要的用户习惯。
例如,早在 2007 年,淘宝就屏蔽了百度,为的就是:用户网购时会习惯性地想到淘宝,而不是搜索引擎。从如今来看,淘宝的目的达到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:
- 2014 年的公众号,拒绝搜狗外的任何搜索引擎抓取
- 2021 年的抖音、2023 年的小红书,禁止搜索引擎爬虫
- 2024 年的知乎,不仅屏蔽了谷歌和必应搜索,即使通过搜索引擎打开,内容也是乱码:
# 黑话盛行
如今整个社交平台,已经变成一场巨大的加密通话:
- 1 块钱是馒头,10 块钱是鸡腿,100 块钱是大榴莲
- 酒不叫酒,而是“8+1”,“2+1” 指第三者,
- 福利一定要说成 “浮力” 或者 “FL",现在是 “现现”,商品秒杀是“商品秒秒”
- 更常见更泛滥的是字母缩写,比如病人是 “B 人”,输卵管是“输 L 管”,律师的视频和直播间里,“杀”和“死” 统统都用“S”代替,出轨是“出 gui”,还钱是“还 Q”。
- 而在所有“密语“中,“某”堪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,抖音可以叫某音,微博可以叫某博,小红书可以叫某书
- 微信名号最多的:有时候叫 vx,有时候叫 + 魏,有时候叫绿泡泡,有时候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卫星的 emoji
原本应该开放的互联网为什么越来越封闭了?
上面这些当然有规避广告法等合理的原因,但是不透明的审查机制同样是大问题。
长久以来的一直有传言,一些特定的词语会被平合限流,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某种黑话代替。
而互联网平台生态封闭,数据封闭,再加上一部分用户本身也变得封闭,导致每个群组基至都有自己的专属黑话。
再推荐一次马伯庸的 《寂静之城 (opens new window)》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此类现象,抖音副总裁李亮回应称:“米”这种词都是以讹传讹,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抖音运营秘籍,列了很多所谓的敏感词,大家深信不疑,之前也辟谣过,但很多人不知道,后面再看怎么加大力度。
# 起因
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?那一切都怪资本吗?不然,筑起的高墙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保护自己,维护自己的发展。
# 商业的本质是残酷的
在互联网早期扩张阶段,筑墙无可厚非,毕竟残酷性才是商业的本质。
之前提到过,2015 年的明星产品、移动直播元祖 Meerkat,在推出后火速蹿红,获得上百万用户,其背后团队也迎来了 1200 万美元的风投。
但无奈,Meerkat 的成功转瞬即逝。直播这块蛋糕也立刻被社交大户 Twitter、Facebook 相中,分别推出了自家直播软件:Periscope、Facebook Live,且对 Meerkat 实行了屏蔽。
后来,Meerkat 的下载排名呈整体下滑趋势,一年后被迫下架。
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,这点从刚刚提到的“筑墙史”也能看出来,这里就不重复了。
结果就是如今的局面,马太效应,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
垄断 + 资本的威力是巨大的。
# 移动时代
目前,国内有大约有 11 亿手机用户,2 亿 PC 用户。
也就是说,目前中国互联网生态中,手机用户是主流,所有主流商业化模式,电商、购物、外卖、社交、游戏、办公、短视频,都植根于手机 App。
这也造成手机 App 生态位远远重于浏览器和网页,PC 厂商都在研究如何做更顺畅的手机投屏。
既然大家都不用网页和浏览器,那也就不用搜索引擎了,网页也不是那么重要了,自闭门户也变成一件正常的事。
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都认为,不提供 Web 端都是可以接受的(比如淘宝、闲鱼、小红书、拼多多),主流互联网产品的 Web 端基本也都是残缺的,甚至 Web 端功能远远落后于手机 App。
# 技术封建主义
2024 年,一本书在在国外非常走红,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。
它的书名就叫《技术封建主义》(Techno Feudalism),即技术导致的封建主义。
作者是雅尼斯·瓦鲁法基斯(Yanis Varoufakis),希腊经济学家,曾被 Valve 公司(世界最大游戏平台 Steam 的创造者)聘用,后来成为希腊的财政部长,离任后写了这本书。
历史上,封建主义盛行在中世纪的欧洲,指的是大地主(又称为领主)占有大片土地,控制土地上的一切,农民也变成领主的私人财产(即农奴)。
这跟现在的互联网有相似之处:互联网虽然大,但是占有统治地位的,就是那几家公司:谷歌、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、Meta......它们是互联网领主,瓜分了大部分的数字领地。
在自己的领地上,它们就是掌管一切的王。
这本书进一步说,广大的网民实际上是数字农奴(又称云奴) 。你在人家的领地里发帖子、上传照片视频,就是为领主工作。你拿不到多少回报,你的免费劳动只是为领主的公司增加价值。
久而久之,你甚至还会产生心理依赖,一天不去领主的土地看看,心里就会万分失落。
这些数字领主有强烈的领地意识,造出了高高的围篱,防止自己的数字资产(数据)流出,或者领地被其他公司侵占。
如果你要使用某个领主的领地,必须交付地租(使用费)。比如,你要把自己的 App 放在苹果应用商店出售,就必须把 30% 的收入交给苹果。这是苹果对它的数字领地收取的地租,跟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一模一样。
作者瓦鲁法基斯建议,为了打破技术封建主义,防止数字领主的出现,政府必须实行一些强制措施。
(1)征收云税,降低数字领主获取的云地租。
(2)推行统一的数字身份,不要让每个网站都推行自己的用户体系。一旦用户使用谷歌、微软、苹果等大公司的用户身份,他就会依赖这些大公司,不得不受制于它。设想一下,如果某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微信账户,生活会多么不方便。
(3)推行数据共享。用户在某个应用产生的数据,应该可以移植到其他应用。比如,你在推特发的帖子,应该可以移植到其他社交媒体。这样就避免了数据被数字领主垄断。
# 反灰黑产
网络黑灰产,早已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,也是各互联网平台面临的棘手问题。
2016 年,对抗灰黑产被阿里提到关系到整个“双 11”生死存亡的层面。
《2018 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7 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仅为 450 多亿元,而黑灰产早已达千亿元规模。
修筑防灰黑产的墙,比修筑屏蔽外链的墙要更难。开放外部链接,各个平台上的营销广告、网络诈骗、隐私泄露等问题会变得更严重;反灰黑产成为各个平台更加紧迫的任务,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财力和人力的工程。
# 存量时代
当前互联网已经慢慢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。
我国每年都会发布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。根据最新的报告,截至 2024 年 6 月,我国网民规模近 11 亿人,较 2023 年 12 月增长 742 万人,互联网普及率达 78.0%。
当下,除去老人和小孩,几乎人人都是网民,中国互联网行业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,共同面临如何寻求增量的问题。
用户增长见顶后,互联网大厂们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攻占下沉市场、出海,更多的是在想办法提高用户使用 App 的时间,实现流量内部流转:
- 阿里巴巴已经不是早期的电商,在电商平台外,还有发展支付、供应链金融、物流。
- 腾讯也不是只做社交,在发展游戏、电商、视频等社交衍生的周边业务。
- 百度不再局限于搜索,在地图、视频等业务上多点开花
- 字节除了做内容,还在积极布局电商、社交等业务
- ......
主打的就是沾边更多的领域,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。
就比如之前短视频很火,所以如今你甚至可以在支付宝里刷短视频,微信也开始搞视频号了。
此外,目前 AI 可以实时生成内容,更没有必要让用户访问外部内容了。
就连谷歌这种搜索引擎,也在防止用户跳出。搜索时,谷歌会直接显示一段 AI 生成的内容总结,避免你去点击外部链接:
在越来越内卷的赛道里,彼此关系更多是零和博弈: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,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,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。
在这种情况下,攻城者更加激进,守城者也会更敏感,高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# 后果
那么,这种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?
# 对用户的影响
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经历,不知道真伪,但很符合现状:
今天涨见识了:一位小红书网友因为很喜欢我写的一篇分享,送给我一张脱口秀门票。我很开心。
到了现场门口,这位网友给我发门票二维码我等了半天没收到。直到她问我“进场了吗”我才反应过来二维码被小红书屏蔽了。
于是想换成微信联系。我把微信号发给她,她也收不到。
我直接通过小红书拨打语音给她,我这边显示对方未接通,她那边则根本没有收到语音提醒。
我发手机号码给她,当然还是收不到。
甚至连“这条信息你能看到吗”的文字,也看不到。
没有发送失败提醒、没有违规提示、没有“仅自己可见”标识。
什么都没有。
我以为她收到了我的消息。对方也以为我收到了她的消息。我们就这样驴唇不对马嘴地努力了二十分钟,最后终于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信息,加上了微信发了门票。其中难度堪比密室逃脱。
小红书像防贼一样地防着用户们交换联系方式,简直滴水不漏。但讽刺的是,一开始,我们其实根本没想过要互加微信。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,如果有一方没有坚持追问,那就真的断联了。
我会以为我遇见了骗子,她会以为我顺利拿到了票。一个本来很美好的分享会因为平台的信息屏蔽而变成“骗局”。
这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事情。
又比如,我在写公众号写文章时,只能输入平台内部的链接,否则不予提交:
如果想要分享某些商品到其他平台,得做“乱码”处理:
# 企业的权利扩大
现在的人们,每天大约使用多少个互联网服务(网站或者 App)?大部分人的答案恐怕不会超过 10 个,尽管手机上装满了 app,但实际高频使用的,就那么几个。
美国人就是 Google / Facebook / Amazon / Instagram… 中国人就是 BAT 系列、微信、天猫,再加上一个美团。
这几乎是全球同步的趋势,人们使用的互联网服务越来越集中了。
互联网中心化之后,用户甚至企业的利益就开始不断被侵犯:
- 你分享一篇文章,几分钟后可能就被删除了。除了“根据法律法规”删除文章之外,一个企业可以创造无数理由,轻松让自己平台上的内容消失。
- 用户或企业上架了一款 APP 到苹果,得交税,得按苹果的规矩来。以前,微信公号内的打赏功能被关闭过,《王者荣耀》也曾因热更新功能,被苹果威胁下架。
- 用户在网盘里面存放的数据,可能一个“法律法规”就通通失效了,数据也就很难拿回来了
- 贴吧曾经有非常多优秀的帖子,但随后 2017 年的帖子都被屏蔽,原因不明。
- 你可能购买过不少数字产品:音乐、电影、游戏、软件... 但很多时候,用户并不是真正拥有这些产品。即使不算帐号被封的极端情况,这些东西仍然可能会突然消失,比如版权方撤回了版权。企业说,你购买的只是使用权,我有权禁止你使用
- ......
一家企业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利,这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,甚至可能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。
到了这个地步,企业除了决定人们能看到什么,还可以用更巧妙的方式决定如何看,最终可以微妙改变人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。
还记得前不久钟睒睒喊话抖音吗?
此外,用户使用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数据,理论上说它当然属于用户,但实际上用户拿不到它,甚至没法备份它,只能被企业所用。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:你能轻易地备份自己的朋友圈吗?
# 没有链接的互联网
大型互联网平台都在排斥链接。它们的共识就是,必须把用户留在自己的花园,防止他们离开。这种情况,将来恐怕愈演愈烈。
没有链接可点击,这将彻底改变互联网生态。有一篇文章 (opens new window)列出这种趋势的七大后果,总结得很好:
(1)独立网站会消失,因为没有流量来源了。所有人都依赖大平台,只能在平台上发布内容,否则没人能看到。
(2)数字出版行业终结,因为不需要单独的出版环节了,直接发布到大平台就可以了。
(3)域名不再具有价值,因为小网站不管采用什么域名,都没有访客。大多数域名注册商会关门。
(4)网络托管业务将会收缩,因为网站数量将减少,个人架设网站的需求越来越少。
(5)独立的互联网广告业也会消失。所有的互联网广告,都将由平台控制,独立的广告联盟一钱不值。小网站也不可能通过互联网广告赚到钱。
(6)SEO 无用了。小网站没有流量了,优化搜索引擎的排名有何意义呢?
(7)信息表面化。因为用户不太可能在平台上贡献深层次的详细内容,所以平台提供的大多是表面信息,能够帮助用户的深层次的内容将难找到。
# 全民弱智?
既然提到了信息表面化,就不得不提,新加坡知名学者郑永年最近很火的一段话了。
“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,因为短视频的快速崛起,它的最大后果,是让一群低学历、低素质、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,让谣言、仇恨、戾气替代真相、正义、文明。”
郑永年教授的观点虽然刺眼了,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我们不能忽视短视频、八卦这些“奶头乐”带来的负面影响,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面低智的时代。
对于个人来说,努力学习、阅读深层次的内容是对抗“奶头乐”最有力的武器。
# 未来会更好吗
随着规模的扩大,市场经营者寡头化、垄断,对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利的:
- 对我们用户来说,寡头们会变本加厉地构筑高墙,让各 APP 互联互通越来越不可能,进而失去用户体验。
- 对初创企业来说,市场份额都被寡头们占领了,获客成本激增,需要更多的资金
这无论对消费者,还是真正有创造力的生产者,无疑都是一种伤害。
经济的本质与规律从不会改变。十年前国家对互联网经济无限宽容,是因为它还没有到达自身的极限。极限之前,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;极限之后,只有阻碍与伤害。
国内对这些问题,也有一些政策:
效果如何,大家心里应该有数。
# 个人看法
目前,我对国内的互联网环境抱有很大的信心。国内对互联网一直处于非常关注,制定了很多利好的政策:
- 网站必须备案,必须实名,不得带有评论区
- 绿坝软件
- GFW 的建立 (opens new window)
- 实名制,公开 IP,评论精选
- 网络身份证
- 不定期进行净网行动
- 无处不在的的审核机制
- ......
# 最后
希望国内互联网越来越好吧
# 参考
- 关于网站备案 -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(opens new window)
- 外链屏蔽简史:互联网巨头间的高墙为何而建? (opens new window)
- 科技爱好者周刊#303:技术封建主义 (opens new window)
- 科技爱好者周刊#327:没有链接的互联网 (opens new window)
-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(opens new window)
- 中文互联网崩塌,平台应当提供备份下载 (opens new window)
- 你可能以后搜不到知乎了 (opens new window)
- 互联网完蛋了,已经。 (opens new window)
-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? - 知乎 (opens new window)
- 为何中文互联网相对英文互联网的内容质量较低? - 知乎 (opens new window)
- 在中文互联网搜个攻略,比登天还难。 (opens new window)